扶她(日语:ふたなり,罗马音:Futanari,意为"双成")是日本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中的一种角色类型,指外表为女性但同时具有男性生殖器官的虚构人物。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扶她最初源于日本古代文化对双性人的描述,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成人向动漫作品发展成为独立的创作类型,随后在全球ACG爱好者社群中广泛传播。
扶她题材主要存在于成人向作品中,以其独特的性别表达和视觉冲击力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层。它既不同于变装文化,也区别于对跨性别者的描绘,而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创作和性幻想表达方式。在日本文化语境中,扶她专指二次元虚构角色,不用于指代真实人群。
文化与历史背景
起源于日本ACG文化: “扶她”(日语“ふたなり”,意为“双成”)原本在日语中指代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征的人物或真实人物 ((1: 1: Futanari - Wikipedia)。这一概念可追溯到日本古代:12世纪的绘卷《病草纸》中就出现了同时拥有男女两性器官的角色,并使用“二形(ふたなり)”一词描述这种“双性”状态。17世纪时,“扶她”一词的医学含义转变为一种美学现象——江户时代歌舞伎中出现了被称为“二成平”(ふたなり平)的中性美男演员,他们能反串男女角色,展现出雌雄莫辨的魅力 ((2) ((3)。这种对两性融合的审美为现代扶她文化埋下了种子。到了20世纪末,日本ACG领域开始重新诠释“扶她”概念:最初用于一般双性人或阴阳人的词语在1990年代后逐渐专指ACG作品中女性外貌但兼有男性生殖器的虚构角色,并发展出独立的成人向类型。
90年代的发展与兴起: 1990年代是扶她题材在日本二次元文化中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日本成人向漫画中萝莉题材热潮渐退,扶她题材开始走入主流 。漫画家唯登诗树(Yui Toshiki)在90年代初接连推出了《Wingding Party》《Junction》《Hot Junction》等作品,开创了扶她漫画的风潮 。他的作品**《Hot Tails》后来被称为西方最知名的扶她题材漫画代表作 ((4)。此后,日本出现了一批专攻扶她题材的创作者,例如あずき红(Azuki Benii)**、完颜阿骨打(笔名)、**すえひろがり(Suehirogari)以及みさくらなんこつ(Misakura Nankotsu)**等,他们的加入使扶她作品从小圈子的爱好创作扩展到商业市场,迅速形成了一种流行现象 ((3)。许多漫画家和插画家凭借扶她题材取得知名度,同时也将萌系元素和恋物癖(fetish)元素融入创作,丰富了作品类型 。
东西方文化中的接受差异: 扶她题材虽发源于日本,但在东西方的接受度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日本本土,扶她被视为ACG成人向亚文化的一支,与其他情色题材并列存在,受众主要是御宅族圈内的成年粉丝。日本长期以来对这类“变态”(亚文化情色)作品持相对宽容的态度,尽管法律要求作品做出一定的审查(如对生殖器打码) ((5: 5)。随着《淫兽学园La☆Blue Girl》等成人动画在海外发行,以及唯登诗树等人的漫画进入欧美色情市场,西方观众也逐渐了解了扶她的特点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动漫爱好者很快将“Futanari”作为这类角色和作品的通用称呼,并在互联网社区中传播。但在主流西方文化中,扶她仍被视为小众的色情幻想题材,其受众主要局限于动漫/游戏爱好者圈子。西方不少人将扶她归类为日式hentai中的一种“色情癖好”类型 。日本评论家Jason Thompson指出,扶她元素覆盖了广阔的市场,并影响了其他变态题材的发展 。总体而言,日本本土对扶她的接受度更高,将其视为ACG文化的一部分;而西方则更多以猎奇/情色视角看待,近年来随着ACG文化全球流行,年輕一代的接受度也在提高。在一些讨论中,有人将扶她与跨性别或阴阳人混为一谈,这在西方可能引发争议(见下文),但在日本语境中“扶她”专指虚构角色,并不用于指真实的跨性别人群 ((2)。在中文社区中,扶她与双性相关文档小说档案 也收集了大量关于扶她文化的小说与文档。
艺术与创作表达
动漫与漫画中的表现形式: 扶她题材主要活跃于成人向动漫、漫画领域,常见于H漫画、里番OVA等。在漫画方面,除了前述唯登诗树的《Hot Tails》等经典,诸多成人漫画杂志也连载扶她作品。例如日本出版社Mediax推出了专门刊载扶她漫画的杂志《ふたなりッ娘High!》,一水社推出《ふたなりっ娘らばーず》等,茜新社出版《ふたなりっ娘LOVE》,廣済堂出版《ふたなりっ娘プリティ!》等等,显示出扶她题材在成人出版物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这些作品通常描绘外表可爱的女孩子具有夸张描绘的男性阳具,并结合各种剧情元素。早期的扶她漫画往往保留女性角色的阴道等特征并出现百合式性交场面,但近年来多数作品侧重描绘“女性身体+男性阴茎”的设定 ((3)。视觉上,创作者通常赋予扶她角色丰满的女性身材和阴茎,有的画风中角色同时画有阴囊,有的则没有,从而形成“有蛋派”和“无蛋派”两种风格 (即角色是否被描绘出睾丸)。
在动画方面,虽然电视动画很少直接出现露骨的扶她描写,但在成人OVA中已有专门以扶她为主题的作品。比如2014年前后发行的成人OVA《ふた部!!(直译《扶她部》)》系列,就是由Bosshi的成人漫画改编的动画,讲述校园“扶她同好社”中女孩之间的故事,被粉丝称为“纯爱风”的扶她作品代表 ((6)。此类里番OVA以全员女性却皆具男性器官为卖点,表现女性角色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群像剧情。此外,一些综合性的成人动画或游戏改编OVA也会偶尔包含扶她情节。在同人动画和3D动画领域,也有日本独立团队制作扶她作品,例如MIMI*ACute公司出品过系列3D扶她动画,在画质和尺度上逐步升级,在圈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
小说与游戏等其他领域: 扶她题材在文字创作和游戏中也有所涉猎。在网络小说和同人小说圈,偶尔能见到以扶她为主题的成人故事,但相对漫画动画数量较少 ((7: 7) ((8: 8)。近年也有一些中文网络小说尝试将扶她元素融入剧情。在成人游戏方面,日本GALGAME/EROGE中存在扶她元素的作品。例如被粉丝誉为里程碑式扶她游戏的《轮舞曲Duo -夜明けのフォルテシモ-》》,其特色是在2.5D画面中呈现精美的扶她角色CG,剧情设定为少女受到诅咒长出“小弟弟”,并通过性交将这一特征“传染”给其他女孩 ((6)。该游戏容量高达10GB,品质上乘,足见扶她题材在成人游戏中也拥有一定投入和受众。除了专门聚焦扶她的游戏,一些成人向AVG游戏也可能包含扶她路线或支线剧情,作为卖点之一。然而由于本地化翻译成本**高昂,这类题材游戏很少正式引进海外市场 。相比之下,日本国内玩家可通过同人游戏展会、成人游戏杂志等渠道获得相关作品。
代表性作品与创作者: 在扶她题材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代表性作品和知名创作者。漫画方面有前述唯登诗树及其《Hot Tails》系列, ((4: 4);あずき红曾创作《COMIC雾红》系列,以精美画风描绘扶她角色;みさくらなんこつ以画风奔放著称,创作过多部扶她同人志和漫画作品;此外还有鬼月あるちゅ、DISTANCE等漫画家也创作过扶她本子。同人领域,每届Comic Market上都能见到扶她同人志的身影,一些当红的ACG作品角色常被同人作者二次创作成扶她体质以满足特定粉丝的幻想。不过,由于版权因素,直接以知名作品角色创作扶她同人并不多见,可能严重侵犯原作版权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同人作者或社团自行出版扶她同人本,在各大同人即卖会(如Comic Market等)上出售,积累了固定的粉丝群体 。
视觉艺术与同人文化影响: 扶她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幻想,对绘师和同人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同人画师们乐于挑战这种突破性别界限的题材,Pixiv等绘画平台上充斥着标签为“ふたなり”的用户投稿插画。在这些二创作品中,许多是将大众熟知的女性角色“扶她化”,即赋予其男性器官,从而产生新奇的反差效果。这种创作风潮甚至催生了日本专门的扶她同人展会——如每年举办的**「ふたけっと」(Futaket)即是以扶她题材同人为主题的同人即卖会,有众多社团参与。另一方面,扶她题材也渗透进主流商业作品的周边创作中:一些官方并无扶她要素的作品,其粉丝也会自发绘制性转换(Gender Swap)或扶她同人**,在网上博得关注。例如《凉宫春日》系列中原本的男性角色阿虚,就曾被许多同人创作女性化,虽非直接扶她但体现了性别转换的同人创作趋势 ((3)。总体而言,扶她作为一种亚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极大丰富了ACG的同人创作生态,为创作者提供了发挥性别想象力的新领域。
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
扶她幻想的心理动因: 扶她题材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流行,背后有复杂的心理和文化因素。有评论认为,这一现象与西方世界中对**“变性”色情作品的兴趣有类似之处,人们对跨越性别界限的性幻想有普遍的好奇 。但也有分析指出,扶她题材的爆红更重要原因在于其与“百合”(女性同性爱情)甚至“耽美”(BL,男性同性爱情)类型共享了一部分消费群体 。具体来说,扶她作品通常描绘的是女性角色之间的性爱关系,这与百合作品的基本构架相似,因而吸引了喜爱百合元素的男性观众;同时由于角色具备男性器官,性行为场面又满足了男性凝视下对插入式性爱的幻想。此外,在1990年代扶她初兴时,正值日本“百合”题材流行,一些评论家便将扶她视作女同题材的延伸:通过赋予其中一名女性角色阳具,替代原本百合性爱中需要借助的捆绑式假阳具等道具,从而让两名女性之间的关系更具“爆发性” 。这种超现实的设定一方面保持了女性之间纯粹的情感互动,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男性消费者对于异性性交的想象,可谓“一举两得”。正如漫画家大暮维人**所评价的:“看到一名女性拥有阴茎,反而强化了异性恋男性的幻想;这种不寻常的女性形象成为男性消费者独特且终极的幻想对象” ((3)。男性读者往往愿意花更多时间关注这些角色的经历,并乐于在心理上与角色建立亲近关系 ((3)。由此看来,扶她题材满足了部分男性“既要女性柔美、又要男性功能”的复杂心理需求——既没有男性对手的存在,又能呈现传统异性性交的场景,因而对某些直男受众具有特殊吸引力 。
当然,扶她幻想的受众并非局限于男性。在日本ACG文化中,不少女性读者也热衷于性别错位的猎奇题材。例如平时喜欢BL的腐女群体,有一部分也会对扶她题材感兴趣(这在评论中被提及为和Yaoi消费群体的交叉) 。对她们而言,扶她角色兼具女性的美貌和男性的象征,某种程度上符合“阴阳俱全”的幻想形象。还有一些读者将扶她角色视作探索性别认同的载体——这些角色的存在本身就在挑战二元性别观。在幻想层面,部分人从中获得了对变形/变身的满足感:平凡角色因为魔法或科幻因素突然变为“双性人”,这种变身情节与人体变形(Transformation)的幻想心理相契合。这类作品中的角色可能本是普通男性或女性,因为某种原因(魔法、科学实验等)而长出额外器官,经历身份的转变与心理适应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描写“性别转换”的扶她故事只占所有扶她作品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扶她作品设定角色从一开始就是女性心理、女性身份,只是身体具有额外器官,并不探讨其心理性别的变化 。也就是说,大部分扶她作品中的角色仍被当作“女性”来看待,故事重心在于情色互动本身,而非角色对自身性别的疑惑。这体现出扶她题材的一个特点:重幻想胜于重现实逻辑,其目的更多是制造特殊的感官刺激,而非深度探讨真实的跨性别经历。
社会接受度与争议: 作为一种成人幻想题材,扶她在社会上的接受度存在明显的圈层差异。在ACG爱好者和成年御宅族圈内,扶她与其他成人向萌属性一样,被视为个人喜好的正常差异,只要在合法范围内创作和欣赏即可。然而在更广大的公众视野中,扶她内容往往被认为尺度怪异,很难为主流所接受。由于其表现直接涉及生殖器官的“变异”,一些保守观点会将其与淫秽、色情划等号,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性幻想。这也导致扶她作品基本无法登上主流平台,只能在成年人的隐秘空间流传(如成人网站、同人展等)。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与LGBTQ+议题的关系: 扶她角色看似打破了男女界限,但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跨性别或双性人。这种幻想式双性有时会引来跨性别人群的反感,认为其是在物化和猎奇真实的跨性别/双性人生理。 ((9)有跨性别者指出,扶她色情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术前/未手术跨性别女性和阴阳人的性幻想物化,会让人感到被冒犯。换言之,现实中一些跨性别者和阴阳人可能不认同扶她形象,觉得这并不是对自己群体的尊重或真实呈现。甚至在英语圈,有人认为随意使用“futa”称呼真人是含有冒犯意味的,就如同直接称呼真实人物为“雌雄同体”一样失礼 ((10)。因此,扶她题材引发了关于**“猎奇fetish” vs “性别多样性”的讨论:支持者认为这是纯粹虚构的产物,无伤大雅,还有助于公众认识到性别多元的存在;反对者则担心它强化了对跨性别者的不当幻想。在日本,由于语言使用区别明确(真实的双性人通常被称为“半阴阳”或直接使用英文“Intersex” ((2: 2),“扶她”一词只用于ACG语境),这样的争议相对小一些。但在西方讨论LGBTQ话题时,futanari有时会被拿来与变装癖**、“扶她装”(指女性装扮者佩戴假阴茎)等放在一起讨论,存在一定争议。
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扶她作品中的角色往往高度理想化:既拥有人们传统审美中的女性魅力(美丽面孔、丰满身材),又具备男性的性器官功能。这种虚构形象可能强化某些不切实际的欲望,令一部分男性认为女性也“应该”像扶她角色那样满足男性一切幻想。这种想法显然与现实女性的形象相去甚远,可能造成对现实的错误期待。此外,扶她作品通常忽略了角色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处境(如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双性、社会如何对待她们),将角色纯粹作为性欲对象来描绘。这被一些社会学者批评为物化女性和跨性别者的双重叠加。但也有人认为,大多数欣赏扶她的受众能明辨现实与幻想,不会真的以此要求现实中的伴侣或评价真实跨性别者,因此其危害性可能被夸大。
文化语境差异导致的误解: 在日本ACG次文化中,扶她只是诸多成人趣味之一,并没有与社会运动或性别身份直接挂钩。但在西方语境下,任何涉及性别交叉的内容都容易被纳入LGBTQ讨论范围。这种文化语境差异有时会导致误解:例如西方有人看到“futa”标签,可能误以为是对跨性别女性的不敬称呼,而非明白其ACG属性。因此在全球化的网络社区里,围绕futanari的讨论需要注意语境。例如,曾有艺术家在社交媒体上称“Futa”属于冒犯用语,结果引发大量讨论甚至嘲讽,可见认知的不一致 ((9: 9) ((10: 10)。总体来看,扶她作为幻想作品本身并无不妥,但由于涉及敏感的性别器官转换,其伦理边界和社会观感一直是讨论焦点之一。
粉丝文化与社区
网络传播与社区形成: 扶她文化能够广泛传播,互联网功不可没。自21世纪以来,随着ACG爱好者聚集于各类网络论坛和社交平台,扶她题材也通过互联网走向世界。早期在日本2ch论坛、英语圈4chan的/d/板块等,就有专门讨论扶她内容的帖子和爱好者聚集。如今,在线社区为扶她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11)。各大ACG论坛(如日本的ふたば☆ちゃんねる、海外的Anime论坛)上设有扶她主题讨论串,网友们讨论喜欢的角色、作品情节以及分享图片。在社交媒体上,推特上不乏画师发布扶她插画,Reddit上存在专门的**/r/futanari讨论版,聚集全球爱好者交流心得。这些社区让粉丝们有了归属感和互动空间,他们可以匿名地探讨性别幻想等话题而不必担心现实身份暴露 ((11)。许多漫画资源站和同人志分享站(如E-Hentai、绅士图书馆等)设有“Futanari”标签,方便粉丝检索和分享作品。通过互联网,扶她亚文化已经形成一个跨语言、跨地域的全球爱好者圈子**,他们有自己的行话、梗和亚文化认同。例如,英文圈中有人戏称自己是“futa lover”,中文圈粉丝自嘲为“孤睾战士”(调侃沉迷扶她作品导致“只剩一颗蛋”的梗) ((6)。这类术语强化了圈内身份认同,也增加了社区的趣味性。
粉丝创作与同人社群: 扶她粉丝不只是被动消费内容,很多还是积极的创作者。由于主流作品很少正式涉及扶她情节,同人创作成为满足粉丝愿望的主要途径。不少插画师、写手会在粉丝社区发布扶她同人作品,包括绘制知名女性角色的扶她版插图、撰写扶她题材的同人小说等。这类UGC(用户创作内容)丰富了扶她社区的产出,也促进了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日本,同人志即卖会(如Comic Market、Comic1☆)上,经常能找到扶她题材的同人本出售。一些社团专门以扶她为主题出版系列同人志,培养了固定粉丝。例如同人团体MEGAMI举办的扶她合本《ふたなりフェスタ》等等。这些创作活动不仅发生在日本——在欧美的同人网站(如Archive of Our Own、FanFiction.Net)上也能见到扶她同人小说的身影 ((12: 12)。跨文化的粉丝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丰富这个亚文化的内容库。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还有专门聚焦扶她的同人展会**“ふたけっと”(Futaket),每年汇集全国扶她社团贩售原创作品,形成了线下粉丝交流的盛会。扶她粉丝社群因此具有很强的创作活力和参与性**,大家在这个小众但热情的圈子里共同创造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
主要受众群体及文化特征: 扶她题材的爱好者有其相对明显的群像特征。从性别上看,男性粉丝占据多数。特别是许多传统男性御宅族,对扶她情有独钟——他们往往也是百合爱好者,希望在作品中看到纯女性阵容又不失阳刚的性爱要素,扶她正好契合这种需求 ((3: 3)。这些男性粉丝通常年龄在青年到中年之间,受ACG文化熏陶较深,能够接受新奇性幻想。他们自成亚文化,喜欢用戏谑的口吻讨论扶她(比如调侃彼此是“有蛋派”还是“无蛋派”,即喜好角色是否有睾丸 ((6: 6)),以展示自己的资深和品味。而女性粉丝虽然比例较小,但也不可忽视。一部分腐女和女性向二次元爱好者对扶她有兴趣,她们往往关注角色的美型和性别模糊的魅力,欣赏扶她作品中对传统性别角色的颠覆。这些女性粉丝有时会投入创作,将扶她元素融入自己的同人作品中。从性取向看,扶她粉丝未必都是异性恋男性,其中也有双性恋、泛性恋乃至跨性别者,他们可能从扶她作品中找到了一种对自身身份的隐喻式表达——例如跨性别者或性别酷儿会把扶她角色视作对固定二元性别的挑战,产生共鸣。但总体而言,大多数扶她受众还是将其当作幻想性愉悦来看待,而非严肃的身份议题。
文化特征方面,扶她粉丝通常具有较高的二次元亚文化素养,他们熟悉ACG圈的各种梗和用语,能够欣赏扶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恶搞与奇幻元素(如魔法变身、生理夸张等)。这个群体相对低调隐秘,不会在公共场合高调谈论扶她,但在自己的网络小圈子里非常活跃,彼此支持。这种同温层文化使扶她亚文化能够在外界眼中“隐形”地发展壮大。同时,扶她粉丝也展现出开放包容的态度——由于本身喜好就属非主流,他们对他人的特殊癖好往往也更宽容,形成一个接受多样幻想的次文化社区。这种社区氛围促进了有关性别流动和身份认同的探讨 ((11)。不少粉丝表示,正是通过扶她作品和社区,他们对性别的看法变得更开放,对LGBTQ议题也更能理解——虽然扶她本身是幻想,但由此引发的讨论可以映射现实。可以说,扶她粉丝文化既有娱乐消遣的一面,也在无形中推动着部分性别观念的思考。
小结: 扶她(Futanari)亚文化作为日本ACG领域衍生出的独特幻想,以其融合两性的角色设定和大胆的情色表现,吸引了东西方众多爱好者。在文化历史上,它根植于日本传统的两性观念又经由现代漫画动画发扬光大;在艺术创作上,它贯穿漫画、动画、游戏等媒介,诞生了不少代表性作品和专门杂志;从心理社会层面看,它折射出消费者对于性别角色的复杂心理和社会对非常规性幻想的争论;法律伦理方面,各国对其监管与一般色情内容类同,但也面临跨文化理解的挑战;在粉丝社群中,扶她文化蓬勃发展,拥有活跃的创作者和独特的圈内亚文化。总之,扶她题材已从最初的小众癖好成长为ACG领域不可忽视的亚文化现象。透过对其各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既能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本身,也能从中管窥ACG成人文化乃至社会性别观念的一些演变轨迹。扶她,作为二次元世界里对性与幻想的大胆实验,仍将在互联网时代的亚文化土壤中继续发展,并激发关于性别与欲望的更多讨论。 ((11) ((11: 11)
评论